弟子规节选(弟子规节选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弟子规节选,以及弟子规节选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出自:《弟子规》清·李毓秀
节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翻译:
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扩展资料
《弟子规》是唤腊清代教育家李和困滑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尺粗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节选理解
今日孩子在背诵一段《弟子规》中的节选章节时,我也跟枣斗历着背诵了下来。
原文如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若译成白话文,大意为:
帽子一定要佩戴端正,衣服上的纽结一定要系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绑紧,穿得贴实、合适。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不能随意安置,因为那样会致使衣帽变得污秽。
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地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学方面的学习,如果自己有没有别人厉害的地方,我们应该继凳搜续努力。
当我们的衣服穿着、所吃的食物比不上别人的时候,我们不必因此而悲伤、不开心。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现如今主流价值观倡导的注意自身仪容仪表,保持衣冠整洁,形象端庄,以及人生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其实是与古代先贤思想不谋而合的。
上文所列《弟子规》的前两句,教导我们需要注意个人仪容仪表,这是很正常的。在这个凡事讲究美的时代,个人形象还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日常稍加注重。
但是,人生本就短暂,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个人形象上或者享受上,生活最后往往是空虚的,销念过多的消费还会让人入不敷出,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正所谓凡事过犹不及。所以我们该让自己过上充实的、追求学问的生活。
[img]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是什么意思?
释义:父母亲的叫唤,应该立即应答,不应迟缓,父母亲叫你做的事情,应该执行而不该懒惰对待,父母亲的教诲,需严谨听从,父母亲的责备,不能顶嘴,应该顺承。
出处: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原文(节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拍局春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袭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二、赏析腊者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一句一句解释
《弟子规》一字一句原文节选及译文如下: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文:《弟子规》这本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效仿他们的言行。如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则应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轿芦。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父母呼唤我们,我们应该及时答应,不要缓慢答应。父母交代的事情,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为父母铺床扇凉。早晨起床,应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伺候父母安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外出办事时,应该告诉父母去处;回家以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他们心安。平常起居作息,要保持规律,做事有规矩,不任意改变世代相沿的事业。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的行为。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公物虽小,也不可私自收起占为己有。如果这样,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9、亲所好,力蔽态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去除。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之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不可以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让父母蒙羞。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文: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不难做到;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时,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反省自己,体会父母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的孝顺才最为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有过错,应规劝使之改正。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需柔和,和颜悦色。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宏帆源,挞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寻适当时机再继续劝导;若父母仍不接受,我们要痛哭流涕,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到责打也不怨悔。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文: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尽心照顾亲尝汤药,一旦病情严重要昼夜服侍,不离病床。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文: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守孝期间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绝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拜时要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地恭敬。
《弟子规》的主题思想:
《弟子规》全文的主题为孝。从个人修为做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强调做人要从人性的原点——“孝”出发,首先修养身心,当德行充盈,在家就可以让家庭和谐,全家长幼有序,共享天伦,治理国家就能起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从而带领并影响自己的团体、国家,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共谋和平安宁。
相反,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的人,更不会爱护别人和社会大众,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难以担当起社会的责任,说不定还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自哪里
出自《弟子规·入则孝》。
解释: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巧衫激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
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的必备读物。
扩展资料: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白话译文: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孝袜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塌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关于弟子规节选和弟子规节选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