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信息
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性质的编年体文献。它是由司马光在北宋时期创作完成的,全书共294卷,收纳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通史。
多级标题:
1. 资治通鉴的特点
2. 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3. 资治通鉴的撰写背景
4. 资治通鉴的影响
资治通鉴的特点:
资治通鉴以编年的方式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从秦朝到五代十国的近1300年的历史,在历时上较之其他历史著作长、广。在选材上,司马光采用了一种目录式的编撰方式,用皇帝年号和重要事件作为分段的标准,突出了各朝代的重大事件、政治斗争等。在写作风格上,司马光讲究客观性和精练性,以散文体和简明扼要的形式叙述历史事件,很少涉及私人恩怨和个人主观色彩。
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性质的编年体文献。它是由司马光在北宋时期创作完成的,全书共294卷,收纳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通史。
多级标题:
1. 资治通鉴的特点
2. 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3. 资治通鉴的撰写背景
4. 资治通鉴的影响
资治通鉴的特点:
资治通鉴以编年的方式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从秦朝到五代十国的近1300年的历史,在历时上较之其他历史著作长、广。在选材上,司马光采用了一种目录式的编撰方式,用皇帝年号和重要事件作为分段的标准,突出了各朝代的重大事件、政治斗争等。在写作风格上,司马光讲究客观性和精练性,以散文体和简明扼要的形式叙述历史事件,很少涉及私人恩怨和个人主观色彩。
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通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对后世历史的研究有巨大的帮助和影响。自南宋至明清,资治通鉴一直被当作正史及参考书,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文献,至今仍为历史学、文学、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者所广泛引用。
资治通鉴的撰写背景:
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司马光在被迫隐居家中的时候,开始撰写资治通鉴。他深感自己生活的时代已经变迁,往昔的历史也已被后人所不敏感,为此他将自己所掌握的史料整理编纂成了一部历史通鉴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治通鉴的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形成了中国历史编年体的主要模式。在政治、文化、哲学、经济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向资治通鉴学习和借鉴。而资治通鉴深刻的客观性和精练性更是影响了历代史书的撰写方式,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学术标杆。另外,资治通鉴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古代高等学府必修的重要课程,成为培养历史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