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作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以及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作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赞美南京的散文诗
- 2、南京行之烟雨秦淮河经典散文
- 3、关于南京的美文
赞美南京的散文诗
赞美南京的散文诗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金陵晚望》,《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耐高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4、《相见欢嫌肆·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李白诗词鉴赏
柳絮飘飞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昌者尺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花香。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南京行之烟雨秦淮河经典散文
从大舅家离开,我们驱车一边缓慢行驶,一边商量着要带孩子们去哪儿玩。我有些迷茫了。偌大的南京城,哪里不好玩呢?而哪里又不曾是我熟悉过的风景呢?玄武湖、莫愁湖、动物园、夫子庙、古城墙、中山陵、明孝陵等等,在初来南京和大舅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里,大舅像带着一个从乡下来的小白痴一样,几乎带我游遍了南京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片砖瓦。只记得那时大舅对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才来南京不要着急啊,既来之,则安之,慢慢就会适应,我带着你慢慢地认识南京,这可是个好地方。只这一段话,就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里。
于是,和迹我提议,我们带孩子们去夫子庙吧!可明显,我的声音是怯懦的,底气是不足的。因为我害怕先生会嘲讽我:夫子庙还没玩够吗?是的,就是没有玩够。我们曾经住在夫子庙秦淮河畔好多年,几乎每天都要打那里经过、看那里的风景、在那里逛街。那里似乎还留有我们的脚印和身影,还能感觉到我们曾经的家的温度。但没想到,先生很高兴地赞同了,他似乎和我一样,或是受了我的感染,一下子跌进了对往日温暖的怀念之中。如今再携手一起去那里追忆,并且还带着我们两个可爱的孩子,该是一次多么美妙的旅程!
这是七月初的天气,江南的梅雨季节。从早晨到下午,一直是碧蠢察空万里,艳阳高照,而这一刻突然雨云在头顶凝结,气压骤降,让人透不过气来。也许,我们将要在一场梅雨中游览夫子庙风光了。这是记忆中从未有过的,想必也别有一番滋味。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并没有着急马上去游玩,而是在夫子庙附近找到一家酒店先安顿好。片刻休息,给身体增加完充分的补给后,就开始往夫子庙步行。
果不其然,当我们走出酒店,雨丝便三三两两、绵绵柔柔的像几根丝线,乘着微风在空中斜斜地飘落下来,落在我们的.头发和身上,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除了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能感觉到丝丝的凉意以外,根本找不到一丝雨的痕迹。
天空是阴沉的,空气濡湿凝重,阳光早就隐匿不见。只不过三两步的光景,便来到夫子庙南入口的平江府路。游人如织,不知不觉中我们被裹挟进人潮,涌进夫子庙。周围的一切皆是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殿堂楼阁,飞檐微翘,雕梁画栋,丝竹音绕……置身其中,仿若隔世。
夫子庙的古迹太多、风景太美、儒学文化太深。夫子庙、状元楼、瞻园、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乌衣巷等著名景点,我们都只大略地逛了一遍,期间穿插了很多现代商业性元素。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是很浓,特别是在幼小的女唤档并儿的眼里看来,这稀奇古怪的房子和青石板的大街小巷,兀立的牌坊,还没有大街上穿着古装拉着黄包车叮叮当当地在人潮中穿行的车夫吸引眼球,更没有买几样含有文化特色的纪念小商品和吃些南京特色小吃来得实在有意思。
黄昏时分,雨丝开始紧密起来,和着汗水,将我们的衣服慢慢地贴在身上。开始有风了,吹去了空气里几分的燥热和凝重,斜斜地、轻柔地,把雨丝密密地斜织着,落在游人的身上凉凉的,就有了说不出的舒爽。这七月的梅雨竟一反往日的急躁性子,轻柔绵软起来,迷迷蒙蒙,富有诗意,像极了三月江南的烟雨。极目望去,亭台楼阁被笼在蒙蒙的烟雨中,如梦如幻。游人们纷纷撑开雨伞在雨中漫步观景,五颜六色的雨伞跟这美景混搭,更呈现一派诗意的景象。
来夫子庙一趟,不能不游秦淮河;而游秦淮河必是要乘画舫船游览的。就算淋着淅沥的烟雨排队登船,我们的心里也是欢快喜悦的,似乎还有着那么一点儿的小激动。
我们乘的“香居一号”是大号画舫船,可容纳二十来人,木制的船身和桌椅,窗格棂栅,飞檐翘角,装饰精美,古色古香。在轻扬缭绕的音乐声中,我们仿若穿越至古时,“开始细细品味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画舫船的音响里传来优美的声音,向游客们介绍有关秦淮河的人文历史,我屏息细听。
秦淮河分外河和内河,我们游览的是内河,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的总长度是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踪访迹的“十里秦淮”了,也被誉为“十里珠帘”。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各种诗篇,其中以杜牧的《泊秦淮》最为流传: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孔尚仁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上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和俞平伯一起游览秦淮河,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竟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二篇同名散文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朱文更是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和诸多散文选集,是为一代散文大家的成名作。
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是反复读过多遍的,只是今日与古时不同之处在于夜游秦淮与黄昏烟雨中游秦淮。这大概也是一种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了吧!可是,“眼前有景道不出”。我只能东施效颦,效仿前人附庸风雅了。但泛舟秦淮,一饱秦淮河风情,坠入历史的梦幻之中,这在我真是一件浪漫的事!
雨点更加紧密了,落在船篷上“噼哩啪哒”地响,如同大珠小珠跳在玉盘里的铿锵。落在碧阴阴的秦淮河水里,激起无数的漩涡和涟漪,仿佛在向游客们唱说着秦淮河千年的故事:六朝莺莺金粉地,金陵皇皇帝王州;秦淮河里胭脂凝,才子佳人话不清!
画船悠悠地行在千年的秦淮河上,河面并不很宽,大约可容三只大号画舫船并列同行。两岸柳丝低垂,景色迷人,依河而建的绣楼和古民居,飞檐微翘,粉墙黛瓦,层层叠叠延伸而去,被烟雨洇染,倒映在河水中,迷迷蒙蒙,像从历史中幻化而来。如此情境,怎不令人怀想起秦淮八艳来呢?
关于八艳的故事,大多是小时候在影视剧里看过的,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卞玉京、马湘兰、顾横波、寇白门等,她们都是绝世女子,不仅才貌双全,并且在国破家亡之际,更表现出坚贞不屈、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民族气节。十里秦淮,这红极一时的仙都乐土,是她们的胭脂染红的,美酒映红的,鲜血染红的。她们的才情和凄婉动人的故事被载入历史,又被后人改编成众多文学艺术佳品,熠熠生辉,千古传唱。——秦淮八艳,可谓艳之极致!
当画船行至中华门,我们上岸登上了中华门古城墙,游览一周,就又登船返回到夫子庙。
秦淮河之游到此就算结束了,怀抱着小女儿,脚步跟随在先生身后,虽已渐渐离她而去,可我的心却依然醉在其中,魂魄也像是从肉身抽离,迷迷糊糊不知方向。晚饭我吃了一碗金陵鸭血粉丝汤,果然比别处正宗,是记忆里的味道,这在别处是再也没有尝过的。
本想着晚饭后还能再去秦淮河散步,看看更为媚人的秦淮河夜景,可惜天公不作美,矜持了一个下午的雨肆意瓢泼,惊散了游人的步履,只好悻悻地回酒店休息。
秦淮河,等我们的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携全家再来的,那时候一定会乘船夜游,拨开你浆声灯影下妩媚的面纱。
[img]关于南京的美文
关于南京的美文如下所示:
1、意象中南京的秋,是斑斓的梧桐叶缤纷出蝴蝶的舞蹈迟顷,是阳斗返光下的银杏渲染出点彩油画,是满山的红叶摇曳出生命的韵律,意象中南京的秋,是石头城外伤感的夕阳幻化出温婉的星光,是明故宫石碑上的冰霜湿润了斑驳的纹样,是莫愁湖的涟漪里渐渐枯萎的荷塘,意象中南京的秋,是秦淮河的流水中一页风流的诗歌,是精巧的机杼上一方夺天工的绣锦,是丝竹震颤、水袖翩翩时一句“良辰美景奈何,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昆曲的码销陆念白;
2、不得不承认,南京的秋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古城的每一寸秋意都变得灿烂,因为短暂,南京的秋成为了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守候,成为了岁月里一场翘首期盼的等待;
3、高大的梧桐几乎遍布了南京的街道,仰望那些树梢,好比在观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无数片三菱镜在光影中闪烁着,换步移形之间,尽情变幻着一个又一个别致的世界。
关于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和关于南京的唯美散文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