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9.13(论语913翻译)

19 0 2025-04-20

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第九章第十三节(9.13)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仁德修养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围绕这一章节展开探讨。一、原文释义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 三、核心思想解析 ---

一、原文释义

《论语·颜渊篇》9.13记载:“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请教如何实践仁德时,孔子回答说:“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有仁德的士人。”这表明孔子认为实现仁德需要从自身修养和环境选择两方面入手。

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第九章第十三节(9.13)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仁德修养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围绕这一章节展开探讨。一、原文释义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 三、核心思想解析 ---

一、原文释义

《论语·颜渊篇》9.13记载:“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请教如何实践仁德时,孔子回答说:“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有仁德的士人。”这表明孔子认为实现仁德需要从自身修养和环境选择两方面入手。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聪慧且善于经商,后来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践行“仁”,孔子的回答不仅体现了他对弟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强调通过与贤良之人交往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以期达到治国安邦的理想状态。

三、核心思想解析

1.

注重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人在追求目标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于行仁而言,“器”可以理解为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社交圈子。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条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传播仁爱精神。2.

择善而交——“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主张积极融入社会,并主动接近贤明之士和品德高尚的人。这种“择善而交”的态度有助于净化心灵、增长见识,同时也能促进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3.

实践仁德——内外兼修

本段文字不仅关注外在行为规范,更重视内在品质培养。孔子认为,真正的仁者应当既能够自我约束,又懂得借助外界力量完善自己。这样的理念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谦逊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总结 《论语》9.13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实现仁德的具体路径,即注重准备、择善而交、内外兼修。这些思想不仅是孔子教育理念的体现,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简介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第九章第十三节(9.13)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仁德修养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围绕这一章节展开探讨。一、原文释义 二、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 三、核心思想解析 ---**一、原文释义** 《论语·颜渊篇》9.13记载:“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请教如何实践仁德时,孔子回答说:“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有仁德的士人。”这表明孔子认为实现仁德需要从自身修养和环境选择两方面入手。**二、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聪慧且善于经商,后来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践行“仁”,孔子的回答不仅体现了他对弟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强调通过与贤良之人交往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以期达到治国安邦的理想状态。**三、核心思想解析** 1. **注重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人在追求目标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于行仁而言,“器”可以理解为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社交圈子。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条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传播仁爱精神。2. **择善而交——“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主张积极融入社会,并主动接近贤明之士和品德高尚的人。这种“择善而交”的态度有助于净化心灵、增长见识,同时也能促进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正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3. **实践仁德——内外兼修** 本段文字不仅关注外在行为规范,更重视内在品质培养。孔子认为,真正的仁者应当既能够自我约束,又懂得借助外界力量完善自己。这样的理念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谦逊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总结 《论语》9.13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实现仁德的具体路径,即注重准备、择善而交、内外兼修。这些思想不仅是孔子教育理念的体现,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让我们铭记孔子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